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河北地熱資源大省 2022如何再出發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2-01-26 14:31:18瀏覽次數:1822
作為全國地熱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河北省地熱資源分布廣、儲量大、易開采、地熱資源開采潛力巨大。目前,河北“兩會時間”已經開啟。這一場盛會,承載著人們的美好期待,同樣也吸引著地熱人關注的目光。河北“兩會時間”期間,河北省政協委員、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黨組書記、局長盧瑞卿,河北省政協委員、河北省地礦局地質勘查技術中心主任郜洪強在提案中提到,要加強地熱資源的科學開發利用,進一步加大地熱、淺層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地質調查、評價和開發利用力度,理順地熱能管理體制,加速營造地熱產業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
河北省政協委員、河北省地礦局地質勘查技術中心主任郜洪強表示,應充分發揮地質工作的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作用,重點圍繞清潔能源資源勘查開發利用、提升生態碳匯能力、發掘地下可利用空間地質封存二氧化碳和戰略儲能等方面加強研究和創新引領,為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出地學方案、貢獻地質智慧。
郜洪強在提案中提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河北省地熱資源豐富,要加強地熱資源的科學開發利用,進一步加大地熱、淺層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地質調查、評價和開發利用力度,完善河北省水熱型地熱能、淺層地熱能、干熱巖開發利用管理制度與政策,理順地熱能管理體制,加速營造地熱產業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
郜洪強還提出開展碳封存地質調查和監測。以河北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為導向,進一步完善地質工作領域的頂層設計,將碳封存地質調查與動態監測列入地調工作內容。開展碳封存地質條件、地質潛力調查和評價,優選一批適合碳捕集與碳封存的先行試驗區、綜合儲備區和潛力區。在此基礎上,發揮試驗區碳封存先導試驗作用,盡快制定相關調查標準、指標和技術要求,并強化地質環境監測平臺的建設,對地下及周邊地質環境實時動態監測。
郜洪強還提出積極推動能源儲集地質工作。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無法保障穩定持續供應的背景下,將當前過剩能源存儲以便在需求超過供應時使用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方問之一。重點對枯竭油氣藏、枯竭含水層、地下礦穴等地下空間儲氫、儲氣、儲熱和儲冷等的地質條件開展調查評價,研發能源注入、壓縮、儲集、釋放的新技術和新方法,提高能源儲集與保障能力。
河北省政協委員、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黨組書記、局長盧瑞卿在提案中表示,河北省需進一步加強地熱資源勘查,開展新一輪全省地熱資源評價。在平原地區選擇37個基巖熱儲遠景區,在山區選擇對流型地熱田和盆地型地熱異常區,開展不同精度的地熱資源調查和勘查評價工作,查明地熱資源分布與承載能力,為地熱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和礦業權設置提供依據。重點開展高陽地熱田整裝勘查,為向雄安新區輸送熱能提供地質依據。
盧瑞卿提出,規范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管理。河北省可借鑒北京、天津等地的經驗和做法,明確地熱資源專門管理機構,規范相關技術標準,嚴格實行規劃先行、對井審批(開采井、回灌井同時審批)、專家論證、施工監理、開采總量控制、監督檢查等制度,實現地熱資源有序開發利用。他還提出根據地熱地質條件、開采利用現狀,合理布設監測網(點),推進建立地熱水位、水量、水質、水溫監測系統,逐步構建省、市、縣三級監測體系和地熱資源管理信息平臺,為地熱資源的科學管理和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盧瑞卿介紹,目前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認識上存在偏差。據山東德州與河北省滄州相關監測數據分析可知,地熱開采對地面沉降的影響占比分別為2.4%和0.48%,可基本確定地熱開采對地面沉降影響微乎其微。同時,埋深350~400米的地下水與埋深1200~2000米的地熱水之間有巨厚的隔水地層,兩者沒有直接的水力聯系,將地下水禁采區范圍作為禁止辦理地熱水取水許可范圍的管理政策需要作出調整。
據了解,河北省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雄安新區等平原區,山區地熱主要呈點狀或帶狀分布。平原區中深層地熱資源主要包括館陶組熱儲和基巖熱儲,地熱水可開采量9.6億立方米/年,估算可采熱資源量197萬億千焦/年,折合標準煤1161萬噸/年。山區地熱水可開采量1680萬立方米/年,估算可采熱資源量3.28萬億千焦/年,折合標準煤11.2萬噸/年。
盧瑞卿在提案中表示,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深入研究地熱尾水回灌技術,提高地熱水同層回灌率。加強地熱開發利用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的科研攻關,重點開展深部地熱鉆進工藝、中深層地下水采灌均衡、高溫熱泵可靠運行、井下高效換熱等關鍵技術研發。開展水熱均衡研究,重點研究回灌對地溫場的影響,為地熱資源可持續高效利用保駕護航。
上一篇 > 青海“清潔能源+”有什么樣的發展前景?
下一篇 > 深入推進雙碳目標 加快發展地熱能等新能源